剛果精品咖啡介紹
剛果的精品咖啡產自基伍,基伍是東剛果(金)的總稱,涵蓋了非常廣闊的地理區域。它毗鄰烏干達,盧旺達,布隆迪和坦噶尼喀湖的東邊。基伍分為三個省,北基伍(北基伍),南基伍(南基伍省),和馬尼埃馬。主要產品包括咖啡,棉花,大米和棕櫚油,錫和一些黃金被開采過。基伍的咖啡的品質非常優異,但政治動蕩和權力斗爭對這里所有產業的的穩定的與發展形成了巨大的挑戰。
魯文佐里山脈,卡胡茲別加國家公園,是這個基伍的一部分,大部分咖啡種植在這里。基伍是在20世紀90年代各叛亂團體的基地,基伍叛軍已經建立了剛果東部的革命政府,總部設在布瓊布拉,布隆迪的首都。
隨著總統選舉在剛果的舉行,基伍得到了暫時的穩定,這里的咖啡種植也得到了一定發展。
剛果基伍的咖啡的售價非常便宜,這是因為這里缺乏公平的貿易機制。剛果基伍咖啡的顯著特點是濃郁的可可風味,以及平衡適中的口感,以及類似于曼特寧般的醇厚。

生產國:剛果
等級:沒有等級制度
種植區域:基伍省
廠牌:基伍“武士刀”丸豆
處理方法:濕法處理
外觀:8d/300gr,15-17SCR
品種:不確定
注:干香氣非常強烈可可香,堅果香和香草味。濕香氣頗具野性:鮮煙葉味,雨后的泥土味。風味非常明亮,具有東非咖啡的典型特點是,但由于是野生咖啡。鮮煙葉和泥土味它的最佳描述。這款咖啡的風格介于精致的非洲咖啡(肯尼亞)和質樸的印度尼西亞咖啡(曼特寧)之間。
干香氣(1-5):3.6
濕香氣(1-5):3.4
酸度(明亮度)(1-10):8.5
味道(層次感)(1-10):8.4
口感(醇厚度)(1-5):3.5
余味(殘留度)(1-10):8.4
平衡性(1-5):0
基礎分(50):50
總分(最大100):85.8
強度/主要屬性:中等強度/可可
建議烘焙程度:city+或者FC+
對比:明亮,清潔的非洲咖啡和質樸,樸實的印尼之間的某處。
巴西精品咖啡介紹
巴西是阿拉比卡咖啡的最大生產國同時也生產羅布斯塔咖啡,并且是世界第一咖啡生產國。
巴西精品咖啡的特點是富有堅果風味,甜度高,酸度低,并伴有巧克力烤口味。巴西咖啡在美國的烘焙并作為單品咖啡銷售有著悠久的歷史,同時巴西咖啡也經常作為混合意豆的原料。
巴西咖啡的種植廣泛,國內有大量的咖啡種植協會,和為數眾多的家庭式咖啡種植園,這一結果導致了巴西咖啡的品質參差不齊。
因為大部分種植園都不處于高海拔地區,巴西咖啡的整體品質并不高,絕大部分都是在杯測中80分以下的商業豆。真正的與巴西精品咖啡是確實存在的,只是并不常見,這些精品咖啡往往不會出自種植協會,大多數為小型家庭種植園生產。巴西的咖啡處理方法多為干法處理,但這不表示干法處理的咖啡就不是精品咖啡。
巴西咖啡并不像危地馬拉或者埃塞俄比亞咖啡那樣有明亮且令人印象深刻的果酸,因為普遍種植在低海拔地區,其質地并不致密,所以巴西咖啡并不太適合作為深度烘焙,它的口味并不濃重。
不像其它的咖啡,巴西咖啡在烘焙后可以放置很長時間,養豆一周半之后才是巴西咖啡最為好喝的時段。。

生產國:巴西
等級:Estate
種植區域:圣埃斯皮里圖
廠牌:Camocim村
處理方法:干法加工
外觀:6d/300gr,17+SCR
品種:100%黃波旁
注: Camocim是一家在巴西有機認證的農場,每個農民都是咖啡生產方面的專家。Camocim農場位于圣埃斯皮里圖州, 海拔1100米,靠近著名的白阿祖爾巨石。Camocim咖啡的獨特之處在于處理,他們不使用水剝離櫻桃,也不是使用羊皮紙包覆的綠豆去除水果粘液。一旦干燥后,咖啡將有3個月“休息”(reposo),而一般的農場只進行20-30天。甜度,獨特的黃油類型。濕香氣,明確的花卉草本香味:茉莉,鼠尾草花和麥芽的甜味。咖啡冷卻后,口味有蜂蜜全麥餅干的味道。
干香氣(1-5):3.6
濕香氣(1-5):3.7
酸度(明亮度)(1-10):8.5
味道(層次感)(1-10):8.8
口感(醇厚度)(1-5):3.8
余味(殘留度)(1-10):9
平衡性(1-5):0.5
基礎分(50):50
總分(最大100):87.9
強度/主要屬性:中等強度(釀造)/亮度,甜度,茉莉和鼠尾草
建議烘焙程度:city+或者FC+(特濃)
對比:精致的巴西咖啡,口味比絕大部分巴西咖啡明亮
澳大利亞精品咖啡介紹
澳大利亞既是大陸也是島嶼,所以它的咖啡并不容易分類。澳大利亞咖啡具有“島嶼咖啡”口味溫和,與成長期長的特點,但卻沒有“島嶼咖啡”獨特的果酸風味,它的風味更偏向于“大陸咖啡”的甜蜜。
澳大利亞的咖啡栽培始于1880年,在1926年因為質量較差,許多咖啡農因為無利可圖而放棄咖啡種植。直到上世紀80年代初,因為昆士蘭咖啡聲望的崛起,澳大利亞的咖啡種植業才重新開始興起。
澳大利亞的精品種植從新南威爾士州的寧賓和利斯莫爾到昆士蘭州的約克角都有種植。澳大利亞的大型咖啡種植園,普遍位于阿瑟頓高原,采用完全自動化的種植模式,而小型種植園往往采用傳統的人工種植模式。
當咖啡種植業在20世紀80年代的澳大利亞剛開始復興時,雖然此時澳大利亞咖啡的品質與知名度得到了極大提高,但無論是澳大利亞的地方品種還是進口品種,產量都令人失望。時至今日,澳大利亞的咖啡也多為供給本國市場,出口比例不大。雖然澳大利亞當局的基礎產業部(QDPI)從未停止過對本國咖啡產能過低這一劣勢的改善工作,但不斷引進國外咖啡品種,卻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澳大利亞咖啡的特色品質。
最近10年澳大利亞咖啡開始頻繁出現在歐洲與美國的精品咖啡大賽,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績,這也使得澳大利亞咖啡的聲譽與發展大大提升。全球精品咖啡市場在近年的蓬勃發展,也為澳大利亞咖啡提供了廣闊的海外市場。這些因素確實也使得澳大利亞咖啡擺脫了近百年的沉寂,慢慢走向復興。

生產國:澳大利亞
等級:XF
種植區域:新南威爾士州
廠牌:山頂村
處理方法:干法加工
外觀:6d/300gr,SCR17-18
品種:波旁
注:山頂村位于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寧賓,處于亞熱帶氣候,其種植區域本身是一座死火山,海拔在1400米以上并擁有獨特的火山紅土。種植園完全采用機械換種植。其品質有些許類似于可愛島咖啡的花香,并具有高級巴西咖啡明亮的蜜糖口味,和強烈的回甘。咖啡的濃稠度高。
干香氣(1-5)3
濕香氣(1-5)3
酸度(明亮度)(1-10)8.3
味道(層次感)(1-10)8.6
口感(醇厚度)(1-5)3.8
余味(殘留度)(1-10)8.4
平衡性(1-5)1
基礎分(50)50
總分(最大100)86.1
強度/主要屬性:柔和/蜜糖風味,濃稠度高
建議烘焙程度:fullcity
對比:巴西咖啡的甜,以及“島嶼咖啡”的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