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吸壺操作方法和流程
今天學習的是一款擁有一百多年歷史,并且至今依然流行并不斷改良創新的咖啡器具,虹吸壺。
1840 年,一只實驗室的玻璃試管,扣動了虹吸式咖啡壺(Syphon)的發明板機,英國人拿比亞以化學實驗用的試管做藍本,創造出第一支真空式咖啡壺。兩年后,法國巴香夫人將這把造型有點陽春的壺加以改良,大家熟悉的上下對流式虹吸壺從此誕生。
虹吸式咖啡壺在法國住了很長一段時間,始終沒有等到紅透半邊天的好機運。
20世紀中期,它分別被帶到丹麥和日本,才算初嘗走紅滋味。日本人喜歡虹吸壺技術本位的「龜毛」個性,一板一眼認真推敲咖啡粉粗細、水和時間牽一發動全軍的復雜關系,發展出中規中矩的咖啡道。
唯美主義的丹麥人卻重功能設計,50 年代中期從法國進口虹吸壺的彼德. 波頓(Peter Bodum),因為嫌法國制造的壺又貴又不好用,跟建筑設計師 Kaas Klaeson 合作,開發了 Bodum 第一支造型虹吸壺,并以「 Santos 」的名字問市。
虹吸式咖啡壺在大多數人的印象里總帶有一絲神秘的色彩,在臺灣的咖啡發展歷史中,虹吸式咖啡壺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近年來所謂意大利式濃縮咖啡大行其道,相較之下這種虹吸式咖啡壺需要較高的技術性,以及較繁瑣的程序,在如今分秒必爭的工商社會里有逐漸式微的趨勢,但是虹吸式咖啡壺所能煮出咖啡的那份香醇是一般以機器沖泡的研磨咖啡所不能比擬的。
一般人經常對它是一知半解,甚至帶有錯誤的印象,通常有兩種極端的看法,一種是有人對它戒慎惶恐,另一種說法呢?就是認為使用虹吸式咖啡壺不過是把水煮開、咖啡粉攪一攪就好了;除此之外有人認為虹吸式咖啡壺看起來很危險的樣子,其實只要是不當的操作每一種咖啡的煮法都有隱藏的危險性。
虹吸壺操作方法和流程:
第一步:虹吸壺、磨豆機、咖啡豆、咖啡杯、手沖壺、毛巾。









1.下瓶要擦干,不能有水滴。
2.拔開上座時要朝右斜回正往上拔,切勿打破。
3.中間過濾網下面的彈簧要拉緊,掛鉤要鉤住,且拔到正中央。
4.插上座時要往下插緊。
5.注意水質:純水、凈水、磁化水、蒸餾水、勿用礦泉水。
6.溫度在83~93攝氏度之間。
7.沖者時間:50~60秒,勿超過時間太久。
8.咖啡豆要新鮮,勿受潮或放置太久。
9.咖啡最好以現磨現煮者為佳。
10.煮咖啡時注意風向,勿直吹火源。
11.注意火源大小:強火、大火、中火、小火、微火
12.煮過的咖啡粉先拍打松散,倒掉后再用清水沖洗上瓶。
13.磨豆段數約在2.5~3.5段之間,基本原則是:酸性豆粗磨,苦味豆細磨,新機段高,舊機段低。
14.咖啡杯要預先溫杯。
15.過濾網濾布勤更換。
16.拔上座時,重點在左手要抓緊下座的把手。
17.下座內的水最好用熱開水,可節省煮沸的時間。
18.撥動方法要正確,如十字法、M法。勿快速攪拌法。
19.下座的剩余清水最好要倒掉,咖啡快下降完成時,剩余的泡沫也隔開。
20.木棒撥動時,只要插入2/3處,勿刮到底下過濾網。
21.木棒于煮沸中途勿沾其他水分再拿回去拔動。
22.咖啡粉及水量要正確。
23.煮好時可用手蓋住上座,用鼻聞,或用手扇風,再用鼻聞。
24.用濕布擦拭下座,須先擦底部,再擦左右兩旁,擦拭頻率和區域要均勻。
法壓壺操作方法和流程
法式壺是一種最方便的家用咖啡壺,同時也是最能完整保留咖啡風味的一種沖泡方法。法壓壺能完美展現焙炒咖啡特有的迷人濃醇風味。其構造簡單,卻有眾多優點,一般由不銹鋼、耐熱玻璃構成,不用耗材,使用壽命長。
法壓壺很適合懶人。它的制作原理是用浸泡的方式,通過水與咖啡粉全面接觸的燜煮法,釋放出咖啡精華。口味濃淡均勻,適用研磨為最粗的顆粒狀。
很多人喜歡用這種方法沖調咖啡,因為它保存了研磨咖啡豆的全部風味。而其他方法都很難做到這一點。它的另一個優點是可供選擇的量很多。如果你家中有臺三人用虹吸壺,不妨再備一個法壓壺,便宜實用,當有客人來時就方便多了!
法壓壺操作流程和方法:
第一步:手沖壺、法壓壺、計時器、磨豆機、咖啡豆、咖啡杯、咖啡勺。









所以,品嘗到一杯好咖啡,我們應該滿懷感恩。從三年才長成的咖啡櫻桃,千里迢迢來到中國的路程,咖啡烘焙師的精心烘制,直到我們手中,耐心的研磨、用心的沖泡,最后才能呈在我們面前的一杯熱氣裊裊、濃厚醇香的完美咖啡。
磨豆機清理竅門
在咖啡制作時,磨豆機都是必不可少的,無論是手動磨豆機還是電動磨豆機,優秀的咖啡研磨都會有效地提升咖啡的品質。但是,咖啡磨豆機的清理確實是一件令人頭疼的事情,如果只是家用,偶爾清理倒還好說,但如果是商用磨豆機,為了保證咖啡的品質大多都需要每日清理,讓人感到非常麻煩。
如何簡單快速清理磨豆機?其實有一個很好地方法,那就是生大米。
稱量適量的生大米。



